能源,“国之大者”,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物质基础。而能源装备,作为开发与使用能源的种种装备和手艺,已经成为国力的象征。
这是萨迦风电场建设的最后一组风机叶片,每一辆大件车上都装载着一片长90.5米、重23.6吨的风机叶片,它们来自东方风电内蒙古包头制造基地。
为攻克5000米以上超高海拔风电手艺“无人区”,研发团队经由了上百次的实验室推演和高原仿真实验,最终攻克了高海拔、高风速、高缺氧带来的挑战。
现在在全球,只有少少数国家能在5000米超高海拔以上建设陋习模的风电场。
2024年11月14日,萨迦风电场并网发电。这是中国能源装备为全球清洁能源开发树立的又一全新标杆。
对能源装备来说,上天不易,入地更难。
塔克拉玛干一望无际的沙海之中,一座重大的井架巍然耸立,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万米超深井地表钻机——“地壳一号”,塔里木盆地众多超深油井中最耀眼的明珠。
“地壳一号”,经由10年的自主立异,于2013年研制而成,2014年正式开钻。整套装备占地1万多平方米,高60米,钻进能力可抵达1万米。
万米钻探,现在在全球仅有少少数国家能够实现。
“地壳一号”无疑是走向“深地时代”的国之重器、勘探地球深部能源的里程碑工程。
这座降生于20世纪90年月的硕大车间,由于超长的跨度和超强的制造能力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跨”。
2024年8月,“中华第一跨”降生了又一个天下纪录,全球首例攻击式水电机组转轮的机械人3D打印增材研制乐成。
研发团队正在研制的这个大转轮,是500兆瓦水电机组的心脏部位,未来将用于西藏玉曲河扎拉水电站项目,这是现在天下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攻击式水电项目。
现在机械臂正在举行的就是尾翼电弧3D增材,也被形象地称为“铁臂绣花”。
从古板铸造到3D打印,无疑意味着新质生产力正在主导能源装备工业的生长偏向。
2024年9月19日,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制的F级重型燃气轮机——G50燃气轮机,在广东清远乐成一连运行2000小时,标记着中国重型燃气轮机实现了推广应用。
与同功率的燃煤发电机组较量,一台G50一年可以镌汰碳排放凌驾50万吨,事情一小时,可以知足7000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,而这背后是强盛的高科技支持。
整个研制历程在一直探索、一直验证中前行,直到最终搭建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系统,质料系统,实验系统和制造系统。
14年磨一剑,自主立异一直是G50研制的必由之路,这也是中国能源装备制造破解“卡脖子”难题的唯一起径。
距离甘肃阿克塞小城约100公里远的沙漠深处,这座海内在立功率最大的塔式光热110兆瓦发电项目,正在举行并网发电前最后的测试。
这些重达1.2吨的五边形超等“大镜子”叫“定日镜”,在58万平方米的镜场中有11960面。与古板的矩形定日镜相较量,这种五边形定日镜追光的性能更为精准、抗风性能更优。
随着“绿色动力,驱动未来”八个大字的泛起,测试区域内的定日镜整齐齐整,逐渐将阳光反射到集热塔,整个塔身变得明亮耀眼。
2024年11月29日,甘肃阿克塞光热电站实现并网发电。
现在,中国已经站在天下光热发电手艺的最前沿,这一追光逐日清洁能源的全新方法,对全球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立异具有极好的树模作用。
从平原到高原,从江河到深海,从草原到大漠,从古板制造到智能制造,中国能源装备制造生长的历程是一部波涛壮阔的斗争史诗,展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华美蜕变。
在这个征程中,既见证了无数事业的降生,也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。它不但是我国能源勘探的基石,经济生长的强劲动力,同时为全球能源转型孝顺了卓越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实力。